天气一变冷,手脚就异常冰凉、睡醒后冷到发抖;经常生理期絮乱、痛经严重、常年脸上暗淡、无血色;睡眠质量很差,总是感觉睡不够、疲倦乏力、四肢发酸。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这样?


src=http_%2F%2Fwww.sxdaily.com.cn%2FNMediaFile%2F2017%2F0527%2FSXRB201705270958000592860000396.jpg&refer=http_%2F%2Fwww.sxdaily.com.jpg


其实这些在中医都是一个病症引起的,它叫“体寒”。体寒,也叫“虚寒”,俗话说“十病九寒”,中医也有“百病寒为先”之说,意思是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。寒邪凝结、停滞的特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严重的甚至会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的症状,可见寒邪对身体健康影响之大!想要改善体寒,重中之重是补气血,让体内的气血活络起来、旺盛起来,那如何补呢?


气血到底是什么?

不同于西医,气血在中医是个系统的泛称。《黄帝内经•素问》说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。”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:“气血”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是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。通俗来讲,气血是五脏六腑加工饮食水谷化生而成的。日常饮食、吃下去的营养、补品等,是提供气血的原料五脏六腑为运转机器,运输、转化气血。吃的不好,原料不足,气血自然不足;五脏六腑有问题,气血运行不畅,自然身体怕冷、脸上无血色。


为什么会气血不足?

每个气血有问题的人,可能原因都不一样。比如长期节食减肥,导致原料不够,气血有亏;比如暴饮暴食、不规律饮食导致脾胃受。再比如纵欲(伤肾)、熬夜(伤肝)、大量运动、大病大伤等。找准原因,找到根本原因,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调整。

而且从中医来讲,每个脏腑还分为实症、虚症;

肝火旺、脾胃湿热就属于实症,这种情况不宜滋补,要先调理或清泄。

肾虚、脾气虚属于虚症,要适当补补,药补、食补都行,但不宜大补,应温和滋补。


如何补气血?

先分清病症,是否需要滋补,如果气血淤堵,那就先梳理,如果一补就上火,那也不宜大量滋补。滋补前,可以先调理脾胃。有些人消化功能不好,吃再多东西,都是事倍功半,这时候就需要健脾胃。


补品怎么选?

滋补品有很多,不同的滋补品最好需要对应体质去吸引。不要根据价格或者流行去选择,而应该根据自身体质选择。常见补气血的有以下。

三七:属化瘀止血药,性温,具有化瘀止血、活血定痛之功,可治疗出血症、跌打损伤、淤血肿痛、虚损劳伤等。

黄芪:属补气药,性微温,具有健脾补中、升阳举陷、益卫固表、利尿、托毒生肌之功,可治疗脾气虚证、肺气虚证、气虚自汗证、气血亏虚、疮疡难溃难腐、或溃久难敛等。

人参:属补气药,性平,具有大补元气、补脾益肺、生津、安神益智之功,可治疗元气虚脱证、肺脾心肾气虚证等。

葛根:属发散风热药,性凉,具有解肌退热、透疹、生津止渴、升阳止泻之功,可治疗发热、项背强痛、麻疹不透、热病口渴、阴虚消渴、热泻热痢、脾虚泄泻等。


有其他辅助方法吗?

外部引导的方法有很多,中医有艾灸、穴位按摩等,日常生活有泡脚、运动等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。

补气血,其实不难,先找准自己气血亏损的原因根本,分清自己的体质,再根据其病症用正确的方法去调理、滋补,同时辅助外部运动等,自然药到病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