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一般在13岁左右月经即开始来潮,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,这期间正常月经会有7个标准。那么,女性怎么判断自己月经量是否偏少呢?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。


src=http_%2F%2F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%2Fimages%2F20180707%2Fd4d24da0a8c1495782da804f796ef718.jpeg&refer=http_%2F%2F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jpg


正常月经的七大标准

1、月经初潮年龄

女性一般在13岁左右月经即开始来潮,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,历时约35年左右。在此期间除去妊娠及哺乳期以外,月经通常是一个月来潮一次,信而有期,因而称为月经。

2、月经来潮的时间

也叫经期。是指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。正常者应为3~7天,多数人为4~5天。若突然出现经期缩短至1~2天或延长,应考虑是否有月经不调等病症。

3、月经的周期

月经的周期即是两次月经来潮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28天,偶尔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也属于正常,所以正常的月经周期范围在21到35天之间。

4、月经的质

是指月经呈现的性状,正常情况下不稀不稠,不易凝固,无明显血块,无特殊气味。如果月经血又黏又稠,或清稀如水,或夹有较多血块,应注意是否有子宫肌瘤、贫血等病症。

5、月经的量

一般50毫升左右。但还要依据体质、年龄、气候、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,经量会有增有减,只要在30到100毫升均属正常生理范畴。如果每次月经量不在这个范围,应考虑为月经病。

6、月经的色

正常经血一般为大红色,开始色较浅,以后逐渐加深,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干净。

7、伴随症状

月经期间盆腔淤血及子宫流血量增多,会有下腹及腰背下坠的感觉,待月经排出后,这种症状会减轻。但如果症状较明显,如痛经、经前水肿、行经期间情志异常等,均属病态,应及时就医。


怎么判断月经量是否偏少?

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经量明显减少,甚至点滴即净;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,经量也少,都称为“月经过少”。

正常月经量为20~60ml,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,少于5ml为月经过少。

5ml的量还是不好估计,我们可以这样估算一下,如果一片日用卫生巾的表面浸湿了,就表示出血量已经超过5ml了,那么就不算月经量少了。


女性手脚冰凉经血少怎么办?

1、应该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,平常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。建议吃银杏叶片活血化瘀,改善血循环,吃补中益气丸增强体质,同时采取刮痧疗法。

2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:加强营养,合理饮食,少吃油腻性食物、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,多吃蔬菜水果, 补充维生素,多喝水,多吃牛奶、豆制品以及骨头汤等富含钙和高蛋白的食物。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要吸烟饮酒,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,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保持良好心态。

3、对于这样的病症平时还可以多吃乌骨鸡、羊肉、鱼子、青虾、对虾对月经量少和手脚冰凉症状也是很有帮助。另外平时也可用枸杞子、红枣、人参、龙眼肉或生姜冲泡茶饮食用也能发挥御寒、补血的效果。